东北粘豆包做法大全
东北粘豆包(菜谱No.054-86)

菜谱介绍
东北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尤其是农家,过去乡下过年,包豆包可是一年一盼的大事,大人孩子齐上阵。现在农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东西也多了,粘豆包在餐桌上也不稀罕了,倒是城里人越来越偏爱这一口。如今一年四季,粘豆包满街都是,黄的、黑的、白的,包装精美,目不暇接。豆包外型大都一样,关键吃起来看口感,蒸熟后,用油煎上,金黄可口,蘸着白糖吃,甜甜糯糯。东北粘豆包,大都是黄米面做成,馅是豇豆、红小豆或绿豆的。我偷懒买了袋装的豆沙馅,家里没有黄米面俺就用玉米面和糯米粉混合来代替,味道也很好。豆包的底垫有苏子叶、玉米叶、高粱叶和白菜叶等。农家最常用的是玉米叶做垫,秋天把玉米叶洗净一捆捆晾干备用,玉米叶垫干爽不粘豆包,一拎一拉豆包就干干净净落在碗里了。苏子叶和白菜叶比较薄,一蒸就和豆包形成一体了,不好揭,可与豆包一起食用。
东北粘豆包(菜谱No.190-631)

菜谱介绍
东北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尤其是农家,过去乡下过年,包豆包可是一年一盼的大事,大人孩子齐上阵。蒸出锅后放在盖帘上在外面室温正常冻上。蒸熟冻完后的粘豆包成型不散。现在农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东西也多了,粘豆包在餐桌上也不稀罕了,倒是城里人越来越偏爱这一口。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时的食物。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可以说,大清国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这还是春节之前迎新年包的粘豆包呢,现在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做法与心情。家里已经有了婆婆拿来的粘豆包,也够吃了。但是老爸老妈似乎觉得不包这豆包就没有年的意思,早晨就问我有没有酸菜,冰箱里正好还剩半颗,说是要包粘豆包垫底,让我给送去。吃过早饭赶紧过去,和老爸老妈在一起包着这有年味的粘豆包,欢声笑语连拍照,和爸妈唠着嗑,听着他们说些年俗习惯,亲戚邻里,觉得又回到了以前的时光。小时候每到过年老爸要糊灯笼,年前要包白面和粘面豆包,酱牛肉、猪肝、猪心、猪肚,就是现在这些吃的习惯也一直保留着。还有小时候就盼着过年买些那小鞭炮,站在院子里,宝贝似的拆开一小盒小鞭,拿几个出去放一会,就觉得这是世上最幸福的事了,美好而有趣的童年那一幕幕仿佛又在眼前。
东北粘豆包(菜谱No.072-421)
菜谱介绍
每年春节回东北老家,回京必带的两样东西一是粘豆包、一是干豆腐。为了能随时吃到这口儿,我自制的东北粘豆包日前大功造成了。连黄米面都是自己磨的哦。一个个黄黄的、泛着面粉粗粒的粘豆包,质朴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那个陕北大爷卖的黄馍馍。
东北粘豆包(菜谱No.098-737)
东北粘豆包(菜谱No.266-795)
菜谱介绍
在我们北方,几乎都吃过粘豆包,儿时的记忆是妈妈和爸爸在厨房忙着投米泡糯米的情景,北方的冬季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零下几度到几度的时间至少要有三个月,也就意味着东西可以冻三个月不融化,所以北方乡村人一入冬季,就会把自己产的玉米,糯米、泡在缸里,用水磨磨成米糊状,在放入纱布袋中控水,控到不粘手时就可以团成均等的大面团,放到储备粮食的仓房里;冻在面板上。第二天老妈会把冻好的糯米面团和玉米面团分别放在干净的缸里,盖上盖子,想吃的时候就拿进来一团缓好了可以蒸粘豆包,做驴打滚,苏耗子,油炸糕玉米面团化开可以撰汤子吃,想想小时候很幸福,那时有妈妈陪伴,可以每天都吃到她做的美食,老妈去世五年了我第一次蒸粘豆包,是乡下亲戚送来的冻好的糯米面团,想想和老妈一起包豆包的场景很是心酸包的也不好、不过和以前一样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