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菜谱大全 > 糍粑

糍粑

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菜品概述

糍粑是用糯米浸泡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子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做菜菜网为大家免费整理收集6种糍粑的制作方法。

糍粑cover-1
糍粑cover-2
糍粑cover-3
糍粑cover-4
糍粑cover-5

菜品特色

糍粑,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信阳地区(罗山、光山、潢川)、江西九江、福建南平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

糍粑是也是客家地区最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节日或粮食丰收時制作,象征着喜庆、团圆、丰收。糍粑是糯米做的,它的特點是粘、韧、滑、香。

唐玖珑所研发的设备,在保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時提升生产率,糍粑制作工艺获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获得了12项专利,并荣获“地标美食代表性企业”及“地标美食代表性传承人”殊荣,产品出口到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成为行业标准缔造者和饮食文化开创者。

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時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水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食材原料

以红糖糍粑为例

糯米粉80克温水65克
红糖30克开水小半碗
食用油少许/

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糯米、姜末、辣椒、芝麻、盐、鸡精
第1步糯米泡一天,试下用手一捏就能捏碎就成。然后用蒸锅隔水蒸熟,時间差不多20分钟这样,
第2步然后趁热加入盐,鸡精,姜末,辣椒碎,(家里若是有椒盐粉也可以加进去,味道会更好)用擀面棍拌均匀,然后一直用擀面棍捶打,直至糯米黏稠粘棍
第3步搅成这样就可以了,
第4步然后用手把糯米均匀的铺在案板上,用手压整齐平滑,上面撒上一些芝麻
第5步铺的过程中糯米会粘手,可以放一碗水,手一边沾下水一边铺,这样就不会粘手了
第6步铺好以后放冰箱冷藏一下,切块
第7步热锅热油,下入糍粑中小火炸,火不能太小了,太小了糍粑表面会太硬,
第8步每次不要放太多,不然会粘在一起。我是两块一下去炸,炸的糍粑定型了才接着放第三块第四块
第9步炸至两面金黄色就捞出来控油
第10步火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太小,糍粑会特别硬,火太大,糍粑会糊
第11步成品
做法【二】
材料糯米粉、花生、黑芝麻、白芝麻、白糖、水
第1步糯米粉。
第2步加适量水搅拌成泥状。
第3步模具刷上油。
第4步把糯米糊放入模具,入锅蒸20分钟。
第5步趁蒸糯米糊这工夫,做配料,先把花生烤香。
第6步芝麻也用微波炉转几分钟,就香香了。
第7步花生去皮用木臼碾碎。
第8步碾成末状。
第9步加糖、芝麻、花生末搅拌好,做成糍粑配料。
第10步20分钟后蒸好的糯米粄。
第11步放凉些,用手搓成团。
第12步粘上芝麻花生糖。
第13步满满地裹上就可以了。
第14步成品。
做法【三】
材料糯米、白糖、鸡蛋、调味料等
第1步将糯米用清水浸泡12小時以上。
第2步将浸泡好的糯米用蒸锅隔水蒸熟,上气后大概30分钟左右,期间要撒些水以免过干,也可以先用清水微煮再蒸,这样就不用撒水了;趁热放盆里用擀面杖舂烂,这是个力气活,当减肥吧。。。如果有石臼就更好了。
第3步加油舂,凉了就不好舂了。
第4步舂好后,手沾冷水以免粘手,揪成一个个的小剂子,可以粘白糖或红糖汁吃,不过我想吃煎的,所以接着做吧。。。案板上撒些玉米粉,面粉也可以,将糍粑揪成剂子按扁,压成薄饼,再翻过来粘些玉米粉。
第5步饼稍晾凉,如果吃不完,可以晾干存起来,不过也不能放太久以免发霉。取饼切成小块。
第6步热锅关火,倒些植物油,开小火,待油微热将糍粑粘上打散的鸡蛋液放锅里煎。
第7步一定要小火,以免煎糊了,适当翻翻面,到两面金黄。裹了鸡蛋液的糍粑更香,煎后会泡一點。
第8步装盘,撒上些白糖。一點都不油腻。
做法【四】
材料糍粑、鸡蛋、糖、水、调味料等
第1步清洗
第2步把鸡蛋放碗中搅拌,把糍粑整个放到鸡蛋中裹均匀
第3步把油烧好、把火关小、把糍粑放入锅中
第4步反复翻滚、如果中间松软了就可出锅
第5步涂上鸡蛋的糍粑、香
第6步注意不要煎胡了哦
第7步加水、把糍粑再次入锅、根据自己喜好加糖、这样是糍粑更加香、软、甜、入味!
第8步上桌!大功告成!有没有觉得饿了呀!
做法【五】
材料糯米、熟黄豆面、白砂糖、红糖汁、调味料等
第1步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
第2步糯米吃透水分涨发
第3步倒出沥水
第4步装入碗中,加少少许水
第5步上锅蒸熟
第6步熟透出锅
第7步倒在保鲜袋上,趁热压揉成团
第8步放入搅拌機搅拌
第9步搅出粘性,不见米粒
第10步取出,用保鲜膜包好
第11步准备蘸料
第12步将白糖和黄豆面倒在一起,混合均匀
第13步将糍粑挤或揪成一个个小球
第14步放在黄豆面和白糖混合物中滚一圈
第15步装盘,淋上红糖汁,即可
做法【六】
材料糯米粉、水、花生、椰蓉、白糖
第1步准备材料
第2步把清水加入糯米粉中,稍搅拌一两分钟,此時米糊中还有些成团的,静置10分钟左右,再搅拌,就能很快搅至幼滑糊状。
第3步搅好的米糊,放入高压锅中,上气后转中火再煮8分钟,关火,自然排气取出即可。(换个盘子或碟子蒸,才易熟!)
第4步煮的过程准备配料
第5步刚出锅的状态,等凉些粘糖吃更Q弹这一步骤,如果水放多了,蒸出来后上面会有一點水,倒掉即可,一样Q弹!经验之谈,以前偶尔会放多水,呵呵
第6步粘料一:炒熟的花生,锤碎后加上白糖,混匀。
第7步粘料二:椰蓉加白糖,混匀。
第8步成品!宝贝吃得太猛啊,拍照的样板都没几个
第9步

地区特色

综述

多数地区的人习惯于在腊月打糍粑;在梅州客家地区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四川地区的人在中秋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中秋节和月饼齐名的必备佳品。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另一些地方在热糍粑中裹入熟红豆等豆制品、加入适量食盐,切成椭圆状片块放到熟菜油中油炸,作出的红豆油糍粑,色、香、味俱佳。湖北地区的人们也习惯在腊月里打糍粑,将糍粑切成长条状保存,待吃時再切成片状。

客家

在广东梅州、福建龙岩、福建三明等客家地区,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都有做糍粑的习俗。糍粑的制法是: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舂糍粑的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糯米饭粒便粘不住。经过用力舂捣,使之成羹状,然后做成如鸡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配制的佐料粉,吃起来柔韧鲜滑,香甜可口。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说的是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做的糍粑热气腾腾,体现的便是客家人十月朝“牛王节”打糍粑敬牛神的节日习俗。

闽清

在清代古民居荟萃的福州闽清坂东镇,糍粑,是当地人用当地优质糯米经水泡后,放进饭甑蒸熟后倒进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动,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饭粘稠如泥状,挑起不断为止,民间俗称“打糍”。然后装进盆里,加香油點润,用手搓成块,搓成丸,放进装有炒熟磨细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碗中滚过沾满后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甜润可口,舒气和胃,多吃不腻。考究的吃法是将糍粑搓成丸子,和肉片、菜梗、香菇、墨鱼、大蒜、辣椒等一起拌炒,香辣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从前,福州闽清乡下家家户户都备有木杵、石臼等打糍粑的工具,逢年过节,每家都会打糍粑。这時,孩子们欢天喜地围看大人们打糍粑,直看到大人把打好的糍粑放在盆里,搓成丸子,香喷喷的金黄透亮的糍粑真馋人,恨不得马上吃到口。做好的糍粑要先拿来奉祖宗,并且烧上根香,等香燃完了,大家才能开始吃糍粑。吃糍粑真得费一番工夫,糍粑又粘又稠,没法掰开吃,偏偏乡下人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自然也喜欢把糍粑丸子搓成巨型,吃起来才有味道,这苦了温文尔雅的城里人,面对这巨型糍粑丸子,真是又想吃又怕粘,更怕吃相不雅被人笑。不过厨师想到了这點,把传统的糍粑硕丸细化,做成苹果大小的小丸,但还是能掰开吃,仍不失原来特色。不过,要想品出吃粘糍粑味,最好是试试吃大糍粑丸,佐以大块猪肉,大碗的烧酒,体验农家生活,别有情趣。

信阳

信阳糍粑,为信阳传统名吃,主要产地有商城、新县、潢川、光山等地。“杀年猪,做米酒,打糍粑,腌腊肉。”打糍粑是信阳流行的年俗。 对于信阳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征意义甚于物质意义。打糍粑往往与杀年猪“两盘同开”。吃着新鲜的猪肉,就着新鲜的糍粑,那份新鲜劲把整个一年都能照亮。如今信阳的传统年俗正在流失。

潢川绿豆以糯米、绿豆为主料,将糯米蒸熟捣成粘糊状,分成小糯米团再捏成薄片,包上煮熟的绿豆馅,制成椭圆形的半成品,经油炸而成。新出油锅的绿豆糍粑,色泽透黄发亮,两边布满油泡,吃時香柔甜美,食后余味无穷,为早點佳品。

打糍粑是江淮一带的旧俗。糍粑曾是信阳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之一。年前,家家户户打糍粑,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将糯米淘净浸泡两三天后,放入木质蒸笼大火蒸熟。“为防止蒸锅水烧干,要不時地沿锅边向蒸笼里加水”。

将蒸熟的糯米拿出来放到“地窝子”里,“地窝子”是用红石头做的,有80厘米见方,中间掏成半圆,男人们用枣木棒不停地捣地窝子里的糯米,糯米太黏捣着费劲,往往是一群男人,一边转圈捣一边唱号子歌。等到糯米全变成面团没有米粒而且很黏時,就打好了。刚打好的糍粑,冒着热气、闻着清香、摸着柔软、看着洁白、吃着滑嫩。

将整团的糍粑都拿起来放在一张大门板上,平整成大约5厘米高的样子,等糍粑慢慢变冷变硬后,用刀切成块,用瓦缸或桶装新鲜的冷水浸泡。春节時可以将糍粑油炸、火烤、打汤等,来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最好的见面礼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将糍粑包上各种馅料,油炸烤煎,风味更加独特鲜美。包馅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块状的糍粑久放干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换其水,可保存3个月以上。

桂林

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 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時热气腾腾,再裹上點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桂林名小吃之一。

贵州

纳灰村的游客不多,随意去村里任何一家都可以学习到打糍粑。当地人说如果要做糍粑,头天就要把精选的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涨了,就装到专用的蒸饭器具——甑里去蒸。

甑是用厚厚的木片箍成,直径通常在半米左右,上宽下窄,下部置一竹篾片编成尖顶斗笠形的隔板,既可以使米不沾上锅里的水,又方便蒸汽进入。

浓浓的米香已经开始不断地从厨房溢出,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锅,将蒸好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打糍粑看起来容易,打起来还真不简单。一般初学者的木棍不是一会被糯米黏住,提不起来,就是一会相互“打架”,没多久就会感到手臂软绵绵地没有力气。当地村民结实说打糍粑其实是个技术活,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

湖南

用当本特产的大型香叶包糍粑

1、用糯米蒸成米饭,

2、用石器将糯米饭打成粘状。

3、从山上采来当地特产的一种大型叶类植物的叶子, 双手掌大小

4、将叶子洗净, 把粘状糯米包成单手掌大小, 糍粑做成。

5、放置阴凉处, 可保存15天到30天左右。 可能与叶子的特殊作用有关。

6、吃的時候, 将粑浸水片刻,再埋到灰火堆里,10分钟取出。

此時将外面的叶子撕掉, 糍粑松软,香气扑鼻。 与叶子的香味有关。

湖南紫鹊界——水车打糍粑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

糯米晒干了,洗净了,放进木甑,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锅,两个人提了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两条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这打糍粑很有讲究,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两个人围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准头要足,两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稳说的是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赛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软绵绵的跟不上趟,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狠不用说,当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如此这般,汉子们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得一个团,两支木棍架起来,搁上撒面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团,塞进刻花的木模,那糍粑就成形了。

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从木模里拿出来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转上几个圈,圆圆地落在晒席上,再盖上被单,温度降下来后就好了。做糍粑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做得光滑,美观。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农家人大方。

湘西土家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糍粑,湘西一般在的冬日里才能吃到,吃它的方法很多。最过瘾的吃法,就是烤糍粑,冬日的湘西阴寒潮湿,为了作热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火桶。糍粑便是放在其中的火盆木炭上烤炙的,火盆通常有铁架,没有我们就用火钳作支架。似乎有倔性的糍粑,让它软化可不容易。烤糍粑的过程,最考验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糍粑得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气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内里却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的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均匀受热。

受热后的糍粑可不是好对付的,炽热的高温黏着你的手指烫,烫得人几乎断了想吃的念头。但一想入口绵软香甜,又不得不就范。糍粑在火气下催的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像一个大包子似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此時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升腾,可见内里雪白,拿在手里软乎乎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

具体做法

糯米洗净蒸熟。

茶油中放入黄色的蜂蜡,加热融化,涂抹在桌面、门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把糯米放进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捣。糯米粘性很强,一般是两个强壮的男人来,一上一下地“打”。大冬天的,光着膀子还要流汗。

糯米捣成泥以后,取出放在桌子上,乘热揪出拳头大的米团,压扁成饼,再用门板加重物压住,等糯米凉了就成型了。

糍粑可以存放很长時间,如果放在大水缸里,用水浸泡,定時换水,可以吃到六七月份。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或将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热度将糖溶成糖水,此時糍粑入口甜香无比。糖是常见的白砂糖,如有土制的红糖片,那就更好。也可将糍粑中裹入豆腐乳(湘西叫霉豆腐),薄薄的铺上一层,如有厨房设备,糍粑亦可用油煎熟吃, 切块用甜酒煮熟吃,各有风味。

四川--打糍粑一般都是中秋节,四川凉糍粑色香味俱佳,糯软醇甜,入口凉爽,沁人心脾。

把蒸熟的糯米导入石舀里,用芦竹把糯米捣碎,再撒上少量糯米粉,趁热压成大的圆饼。其中农村多用火烤,俗称烧糍粑,非常香脆。

剩下的多余糍粑可以留到日后加鸡蛋或者醪糟(也叫甜酒,是用糯米做成的米酒)煮来吃,比较甜。

制作方法:

1、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二三个小時,控干水后装入饭甑内,用旺火蒸熟,然后,将熟米饭放入石礁窝内。舂茸成糍粑,用热的帕子搭盖。

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红色素拌匀,制成芝麻糖。再把黄豆炒熟,磨成粉待用。

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凉后,分成两半,一半放在撒有黄豆粉的案板上,摊开压平成片,将“洗沙”均匀地抹上。将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盖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块就可以了。

云南

糍粑稍大,直径20cm左右,可任意切成小块,用炭火加热,之后蘸蜂蜜或把蜂蜜放入糍粑,也可以用红糖白糖代替蜂蜜,ps:要吃快一點,蜂蜜会从固体变成液体,糍粑会从烫手变成硬块。

糍粑成品实拍

糍粑成品图1
声明:糍粑的制作步骤及图片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本菜品中出现的内容(不限文字/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查属实后将会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道菜:春韭炒鸡蛋

下一道菜:脆辣鸡胗

菜品导读 ▽

概述
菜品特色
食材原料
制作方法
地区特色
成品实拍

©做菜菜 ZuoCaiCai.COM 教你做一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