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山西烙制面食的技法可追溯至旧石器時代的石烹烙烤法。受山地环境限制,白面在古代属珍贵食材,民间形成以烙饼招待贵客的习俗。民国時期,曲沃县蒙城村的葱花烙饼从家庭制作发展为街市商品,并成为饭店宴客主食。作家赵树理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制作葱花烙饼的特殊经历,成为该小吃融入民众生活的文化注脚。
文化内涵
在宁武婚俗中,女方首次招待相亲对象必上烙饼,隐喻"烙住姻缘",若男方获邀查看粮仓、牲畜,则暗示婚事基本确定。日常饮食中,"烙饼拌汤"(配小米粥)是经典组合,体现了主食搭配的智慧。2025年网络调查显示,85%的山西家庭保留着每周制作葱花烙饼的食俗。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面粉、葱花、盐、香油 |
第1步 | 小葱洗净切成葱花。 |
第2步 | 面里加少许油,用七八十度左右的水和面。和好之后盖上保鲜膜醒20分钟。 |
第3步 | 案板上洒少许油,把面团擀成薄片。 |
第4步 | 撒上盐和葱花。 |
第5步 | 从一侧卷起来即可。 |
第6步 | 用刀分成均匀等分。 |
第7步 | 从一头卷起来。 |
第8步 | 擀成圆片即可。醒上几分钟。 |
第9步 | 锅内加少许油,手放在上面微微热時加入饼,盖上锅盖,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这期间要用手按一按,抓一抓,以便均匀受热。 |
做法[一]详细图解 » | |
做法【二】 | |
材料 | 面粉、油、盐、葱 |
第1步 | 面粉用清水和成面团饧10分左右,葱洗净切末 |
第2步 | 将饧好的面团揉匀,擀成薄面皮 |
第3步 | 再涂抹一层油 |
第4步 | 均匀的撒上葱末 |
第5步 | 从一头卷起,一边抻一边卷 |
第6步 | 卷成长条 |
第7步 | 再从一端一圈一圈的盘起来 |
第8步 | 盘成个大面饼 |
第9步 | 再用擀面杖擀成饼 |
第10步 | 小火,热油锅 |
第11步 | 放入面饼 |
第12步 | 一面定形后再翻面烙 |
第13步 | 向锅中喷入少许清水 |
第14步 | 盖盖,焖1分左右 |
第15步 | 翻面再焖,直至饼熟即可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面粉、热水、盐、猪油、葱花、盐、面粉 |
第1步 | 面粉加2克盐,拌匀,加热水,搅拌。 |
第2步 | 揉成面团,至少醒发半小時。 |
第3步 | 碗里放入盐,猪油,葱末,面粉。 |
第4步 | 放入微波炉加热至猪油融化。 |
第5步 | 取一半面团,大约200克,擀开,抹葱花油酥,卷起。 |
第6步 | 按扁。 |
第7步 | 擀成薄饼。 |
第8步 | 电饼铛刷油,放入饼,烙四分钟。 |
第9步 | 翻面,再烙1分钟即可。 |
第10步 | 用铲子和筷子拍出层次。 |
第11步 | 切块,趁热享用哦!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雪花粉、油、小葱花、盐 |
第1步 | 1·放入适量的雪花粉(建议用富强粉) |
第2步 | 2·加入80度温度的热水顺時针和面(不停加水,不停和面直到面成团) |
第3步 | 3·加入一點面粉+凉的少许矿泉水继续和面,直到面光滑后放着醒个10-15分钟 |
第4步 | 4·小香葱切碎待用。面团根据要做的饼的大小取出 |
第5步 | 5·揉匀后放入油在面上面–洒上盐+小香葱,(可以放入胡椒粉)面饼以中心为點切一刀,顺時针折叠起来 |
第6步 | 6·在用擀面杖把折叠好的面团擀平。 |
第7步 | 7·热锅上少许油,放进去烙饼开始咯~~吼吼双面金黄色的時候,起锅切成小块就可以吃咯~ |
做法四详细步骤 » | |
做法【五】 | |
材料 | 全麦面粉、清水、花生油、盐、葱花 |
第1步 | 面粉加入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放置一旁醒20分钟。 |
第2步 | 醒后的面团揉成条,切成等份的剂子。 |
第3步 | 取一小块面团,擀薄,不需要擀成圆形,只要擀成薄薄的就行。 |
第4步 | 在擀薄的面皮上倒入少许花生油,然后拿起四个角依次在中间沾一下,花生油就均匀的涂抹在面皮上了。 |
第5步 | 在沾了花生油的面皮上撒上葱花和些许干粉和盐。 |
第6步 | 然后像叠被子一样把面片层层叠起。 |
第7步 | 然后自一端往中间卷起。 |
第8步 | 卷好的面皮,把另一端塞在底下收口。 |
第9步 | 稍微压扁。 |
第10步 | 再用擀面棍擀开擀薄。 |
第11步 | 热锅下油,小火,把饼烙至两面金黄。 |
第12步 | 成品图。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风味特征
成品直径通常25-30厘米,厚度不超过0.5厘米,分层可达12层以上。刚出炉時表皮呈虎皮斑纹,冷却后仍保持柔软状态,复热時不需额外加油。口感呈现"三重对比":外层酥脆如薄纸,中层绵软带弹性,内层湿润含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