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菜谱大全 > 红豆粽子

红豆粽子

以红豆、糯米为主制作的食物

菜品概述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有碱水粽子、红豆粽、红枣粽等品种。红豆粽子,不但形状美观,香甜可口,而且还有滋养强身之效。

做菜菜网为大家免费整理收集9种红豆粽子的制作方法。

红豆粽子cover-1
红豆粽子cover-2
红豆粽子cover-3
红豆粽子cover-4
红豆粽子cover-5

粽子来历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级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 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糯米、蜜红豆、调味料等
第1步糯米、粽子叶提前4小時以上泡发,准备蜜红豆(蜜红豆可以自己制作也可购买成品,自己做的放心點)
第2步取一片粽子叶握成漏斗状
第3步放入一勺糯米
第4步糯米上放一勺红豆
第5步红豆上再铺一勺糯米
第6步左手握住盛满糯米的粽子叶,右手拿余下的粽子叶
第7步将余下的粽子叶合上握紧
第8步多余的粽叶折下去
第9步缠上棉线,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第10步将余下的糯米包好,放入高压锅,添水没过粽子
第11步煮约40分钟关火,不要着急开盖,焖约4小時后再开锅
第12步软糯可口,带有淡淡的竹叶清香
做法【二】
材料糯米、红豆、调味料等
第1步糯米和红豆洗净滤水。
第2步粽叶剪两头,洗净,焯水。
第3步留一碗煮粽叶的水,倒入电压力锅。
第4步拿一片棕叶,卷个尖尖角,装少量米,拿筷子搓一搓,让尖尖角更饱满,装满,压实,用粽叶包裏起来。(多练习就会包了)。
第5步用粽绳压紧绑结。
第6步把所有包好的粽子,放入电压力锅,再加水,平行粽子。
第7步电压力锅按蹄筋键煮熟。
第8步过滤水,剥开粽叶,直接吃。喜欢甜也可沾糖吃。
做法【三】
材料糯米、红豆、调味料等
第1步600克糯米,120克豆提前一晚泡上一夜
第2步粽子叶也要提前用热水泡好,清洗干净。
第3步将泡好的米和豆放在一起,放入糖和玉米油少许,搅拌均匀。
第4步拿起粽子叶做成图形状。
第5步放上米
第6步放满米包好,不漏米就好,一定要捏紧,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也比较紧实。
第7步拿绳捆好即可。
第8步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煮,先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一个半小時到二小時。時间根据量来定了。水一定要在粽子之上。
第9步煮完后取出,剥开即可吃。
做法【四】
材料糯米、小红豆、粽叶、棉线、调味料等
第1步粽叶清水浸泡4小時,并用刷子轻轻涮干净。小红豆提前浸泡好。准备好棉线
第2步淘洗过的糯米和小红豆混合
第3步取两片粽叶叠加一起,剪去根部
第4步粽叶一端卷起窝在另一端里面
第5步装上适量糯米
第6步尾部向下压,盖住糯米
第7步多余的尾部回压,握紧
第8步用棉线缠绕固定,粽子就包好了。
第9步包好的粽子,我只用了一斤糯米,就包了几个
第10步放进电饭锅里,加水没过粽子,煮3小時
第11步煮好的粽子
第12步我喜欢有劲道的,所以糯米没有浸泡的,浸泡过的糯米包出来的粽子口感绵糯
做法【五】
材料糯米、红豆、粽叶、调味料等
第1步准备好食材。
第2步把米淘洗干净。
第3步挑选好红豆,洗净。
第4步把粽子叶在开水锅里焯水后,放冷水里。
第5步把红豆和米拌匀。
第6步把粽子叶在开水锅里焯水后,放冷水里。5、把红豆和米拌匀。
第7步把叶子层叠好。
第8步卷成漏斗状。
第9步放上拌了红豆的糯米。
第10步把叶子盖回来。
第11步把叶稍向左边绕去。
第12步从后面绕回来。
第13步叶稍从后绕回放右边即可。
第14步用绵线扎起来即可。
第15步依次包好了粽子就可以下锅煮喽。约2小時,煮熟即可。
做法【六】
材料糯米、红豆、粽叶、棕麻、调味料等
第1步红豆洗净浸泡一晚。
第2步糯米洗净浸泡数小時。
第3步浸泡好的糯米、红豆沥水搅拌在一起,加入食用碱拌匀。
第4步取洗净粽叶两片,卷成漏斗状。
第5步装入拌好的米料压实。
第6步用手指按压粽叶两边。
第7步将上面的粽叶折下盖住米料,并用手指按紧两边的粽叶。
第8步将长出的粽叶反折上去。
第9步用棕麻绑扎好粽子。
第10步剪去多余的粽叶。
第11步包好的粽子要浸泡在清水中,待全部粽子包好,加入没过粽子是清水高压锅大火上汽继续煮制25分钟即可关火,晾凉后取出食用即可。
做法【七】
材料糯米、粽叶、红豆、黑豆、葡萄干、调味料等
第1步先将糯米,红豆,黑豆分别洗净泡4小時,然后沥干水倒在一起,搅拌均匀,这个時候葡萄干也可以放进去了
第2步我买的是烘干的粽叶,粽叶冲一遍然后用水泡着,水要浸过叶子,用洗糯米的水泡最好,包之前要用开水将粽叶煮2分钟左右,不然中间有梗在包的時候容易折断
第3步材料准备好就可以包了,一个人没办法拍怎么包的,我来说,把粽叶三分之二处侧着对折,卷2圈形成一个3角空间区域,大家看我包里形状摸索下,然后放一點混合的糯米,用筷子往里面塞满,不要太用劲不然米都碎了,但是用手摸下面的尖要是饱满的,然后分次将糯米放入,一边放一边用筷子塞
第4步装到8分满的時候把上面有叶子往下盖捏紧迅速总棉线缠紧,注意,一點要检查是不是都包进去缠紧了,不然煮的時候散了就成了一锅粥
第5步我用的电压力锅快些,水一定要漫过粽子,按炖肉类型的键,煮好后不要急着开锅,等十分钟左右,厨房里都是粽叶的清香味
第6步开吃!开吃!

发展进程

据记载,早在春秋時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红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時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時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做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营养价值

糯米营养

糯米是传统的应景食品。除了清香的新鲜糯米寓含“一年丰收吉祥”的意义,糯米还有补气暖胃等温和的滋补作用,适合春季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族及淀粉等成分,是适于温补强壮的食品,具有补中益气、暖脾胃的作用。经常食用,还能够改善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神经衰弱、肌肉无力、体虚神疲、妊娠腹坠胀等症状。

红豆营养

红豆,又名红小豆、小豆、赤小豆、赤豆,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与大米一起煮饭熬粥,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红豆,属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直立或缠绕草本植物,为豆科植物赤豆的成熟种子。红豆营养丰富,可加工成许多食品,深受大众喜爱,堪称粮食佳品。

红豆色泽鲜艳味美可口,是一种药食兼优,人皆喜食的豆类品种。据测定,赤小豆的营养相当丰富,每100g红豆中含蛋白质20.0g、脂肪0.5g、糖类58.5g、粗纤维4.9g、总膳食纤维23.5g,微量维生素b1 0.3mg、b2 0.11mg等。还含有钙67.00mg、磷305.00mg、铁5.20mg、硫胺素0.31mg、核黄素0.11mg、尼克酸2.70mg。

食用禁忌

注意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粽子的,以下有四种人是就不宜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時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险。

红豆粽子成品实拍

红豆粽子成品图1红豆粽子成品图2红豆粽子成品图3
声明:红豆粽子的制作步骤及图片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本菜品中出现的内容(不限文字/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查属实后将会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道菜:红豆薏米水

下一道菜:蚝油芦笋

菜品导读 ▽

概述
粽子来历
民间传说
制作方法
发展进程
营养价值
食用禁忌
成品实拍

©做菜菜 ZuoCaiCai.COM 教你做一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