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源流
菜品发展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具体于何時诞生、由何人炮制、自何時流行已无法考证。
古時称为“油爆肉”,味道偏向于咸鲜,到了明清時期,辣椒的传入,致使回锅肉基本定型。
清末豆瓣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
传说典故
明人宋翊《竹屿房杂部》这样记载:“油爆猪,取熟肉细切脍(切片),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
食用指南
营养成分
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機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猪精肉相对其它部位的猪肉,其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脂肪、胆固醇较少,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
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回锅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青椒果实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维c含量比茄子、番茄都高,其中芬芳辛辣的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含有的抗氧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
其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坏血病,对牙龈出血、贫血、血管脆弱有辅助治疗作用。
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青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它的辣味主要来自于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醒脾气、消积食的作用。
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营养功效
1、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
2、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
3、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4、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注意事项
热锅中油到四成温烫,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阵子,肉片就会粘连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离,若让肉片待粘连的油化开,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腻,煎熬不均匀,因此,煮肉的汤要保持一定温度,肉片下锅前,用漏瓢将肉在汤中氽散,再入锅煎熬,这样,肥瘦不断,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还可保持肉的嫩软。四川人把回锅肉又叫做熬锅肉,烹饪技艺中,没有“熬”法,它是将炒、爆、煸、炸四法融为一体,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风味特點。
一些在家里主厨的人,习惯冷锅放油,还习惯直接放生油熬熟后做菜,一般来讲,这都是烹饪之忌。冷锅热到劲起,油温过高,生油熬熟,油烟太重,炝入菜中,大败菜的本味。因此,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做回锅肉也要先放一點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当今城里人,已很少用菜油的,况且,市面上也很少能买着质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调和油了。还有人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将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煎熬,这样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难以化渣,全无了回锅肉干香中徐徐而来的细软。其实,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正宗的回锅肉,应该用香蒜苗作配料。在四川,夏秋時节,这种又细又长的蒜苗上市了,人们知道,一年中,吃回锅肉的好時候到了。有人用一种很粗、叶子又长又宽的蒜苗作配料,川人叫它是葱蒜苗,一股冲鼻的坏葱味,真坏了回锅肉的举世英名。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五花肉、青椒、蒜苗、胡萝卜、调味料等 |
第1步 | 只有超市买的这种五花肉是最好的,肥瘦相间,漂亮!这个季节已经没有蒜苗了,只好省略它了,不过我觉得配上蒜苗是很好吃的! |
第2步 | 将五花肉放入锅中煮大约10分钟左右,最好在锅中放几粒花椒同煮,味道不错。 |
第3步 | 将青椒切成菱形块,将胡萝卜也切片备用。胡萝卜只是點缀一下,可省略。 |
第4步 | 将已经晾凉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备用。 |
第5步 | 将锅中放入少许油,一定要少许。放入葱段,姜丝爆香,再放入五花肉片煸炒,等肉煸出油,微微发卷,肥肉发透的時候放入丹丹郫县豆瓣炒匀。 |
第6步 | 再放入青椒片、胡萝卜片翻炒,最后放入盐、糖炒匀装盘。 |
做法[一]详细图解 » | |
做法【二】 | |
材料 | 五花肉、青椒、青蒜、红椒、郫县豆瓣酱、豆豉、白糖、鸡精、花生油 |
第1步 | 原料:五花肉,也可以用猪后臀肉俗称二刀肉。 |
第2步 | 原料:青红椒,青蒜,豆豉,郫县豆瓣酱。 |
第3步 | 冷水下肉,大火烧开,煮至肉刚熟即可,待肉凉后切成薄片。 |
第4步 | 冷水下肉,大火烧开,煮至肉刚熟即可(用筷子可以穿透不渗血水),待肉凉后切成薄片。 |
第5步 | 起油锅,下肉片煸炒。 |
第6步 | 待肉片出油有點卷的時候,下郫县豆瓣酱炒匀 |
第7步 | 再加入切碎的豆豉炒香。 |
第8步 | 加入青红椒,炒至断青 |
第9步 | 最后,加入青蒜炒出香味。 |
第10步 | 最后,再加入糖,鸡精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五花肉、青蒜、郫县豆瓣酱、小米椒、葱、姜、蒜、芝麻、香叶、调味料等 |
第1步 | 先准备好食材 |
第2步 | 五花肉整块放进锅里煮至七八分熟,并切成薄片 |
第3步 | 葱、姜、蒜、小米椒等爆香 |
第4步 | 倒入五花肉翻炒 |
第5步 | 变色后加入郫县豆瓣酱翻炒,别加太多,豆瓣酱很咸 |
第6步 | 出锅前加青蒜和芝麻,简单翻炒即可 |
第7步 | 出锅快吃吧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五花肉、青蒜苗、葱、姜、蒜、青红椒、调味料等 |
第1步 | 主料:五花肉300克副料:青蒜苗、葱、姜、蒜、青红椒调料:郫县豆瓣酱、生抽、糖、黄酒、豆豉 |
第2步 | 锅中烧水,水中加少许盐和料酒,将五花肉整块冷水放入锅中煮制,青蒜苗、青红椒切成滚刀段状备用 |
第3步 | 肉煮制变硬時,取出过凉后切成薄的肉片、平底锅加少许油,将肉片放入锅中小火煽炒 |
第4步 | 炒制肉片表面成金黄色且肉里的油汁溢出時为好、放入葱、姜、蒜炒香 |
第5步 | 佐料炒香后将郫县豆瓣酱入锅炒制 |
第6步 | 酱料炒香后,将碾碎的豆豉入锅炒制,再将青红椒段及青蒜功段入锅炒制,再依次加入生抽、糖、黄酒调味,炒匀即可出锅食用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二刀腿肉、蒜苗段、仔姜片、甜椒块、蒜片、甜面酱、郫县豆瓣酱、姜、鸡精、调味料等 |
第1步 | 主料:二刀腿肉 辅料:蒜苗段仔姜片甜椒块 |
第2步 | 调料:蒜片甜面酱郫县豆瓣酱姜块鸡精 |
第3步 | 将锅里烧水,加入姜一小块,放入猪肉。 |
第4步 | 煮至筷子可以轻松插进猪肉后捞起切片。 |
第5步 | 切片 |
第6步 | 将切片的肉倒入刚才煮肉的汤中烫下捞出。 |
第7步 | 控干水备用 |
第8步 | 锅里面加入少许的油,将肉放入翻炒。 |
第9步 | 当肥肉爆炒出来油,舀出多余的油后,加入郫县豆瓣酱,甜面酱,蒜片炒出香味 |
第10步 | 加入仔姜片,红椒块,鸡精翻炒均匀。 |
第11步 | 加入蒜苗翻炒均匀即可。 |
第12步 | 美味如此简单! |
第13步 | 下饭三大碗 |
第14步 | 完美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
做法【六】 | |
材料 | 五花肉、蒜苔、辣椒、葱、姜、调味料等 |
第1步 | 炒锅倒油,炒香小料及豆瓣后下入五花肉片翻炒至出油。 |
第2步 | 下入配料,淋料酒,加盐和糖及少量老抽生抽,翻均匀出锅 |
第3步 | 配料改刀。 |
第4步 | 煮好的肉。切薄片。 |
第5步 | 炒锅倒油,炒香小料及豆瓣后下入五花肉片翻炒至出油。 |
第6步 | 下入配料,淋料酒,加盐和糖及少量老抽生抽,翻均匀出锅。 |
做法[六]详细图解 » | |
做法【七】 | |
材料 | 五花肉、蒜苗 青红椒、料酒 生抽、郫县豆瓣、豆豉、糖、甜面酱、八角、花椒 |
第1步 | 回锅肉洗净 |
第2步 | 冷水入锅,放葱段姜片八角花椒红椒,倒料酒,烧开后约煮半小時(中小火) |
第3步 | 肉煮好后在汤中浸泡10分钟入香味 |
第4步 | 蒜苗切段青椒切片 |
第5步 | 煮熟的肉切片 |
第6步 | 备皮县豆瓣豆豉· |
第7步 | 锅上火入油烧热快速下肉片煸炒 |
第8步 | 依次放入郫县豆瓣豆豉甜面酱糖酱油炒匀 |
第9步 | 肉成熟時放蒜苗和青红椒颠翻炒匀即成 |
做法[七]详细图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