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菜谱大全 > 面条

面条

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制成的传统食物

菜品概述

制作時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再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花样繁多,品种多样。

面条作为中国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3世纪初,中国的书籍上已经有了关于面条的记载。面条起初被称为“汤饼”。

面条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最早起源于汉代。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北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其为主食。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快餐的健康食品,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

做菜菜网为大家免费整理收集8种面条的制作方法。

面条cover-1
面条cover-2
面条cover-3
面条cover-4
面条cover-5

分类

中国

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可以极大地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由于制条、调味、粗细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及各地。

按地区分

北方地区著名的面食有:

山西的刀削面、焖面、猫耳朵、饸饹、剔尖、拨鱼面、栲栳栳、不烂子等;

北京的炸酱面(胶东大面的一种吃法);

河北的劲面王、麻酱面、保定大慈阁素面;

山东的龙须面、济南麻汁凉面、红烧牛肉面(鲁菜红烧技法的体现)、威海海鲜手擀面、福山拉面(包括炸酱面)、鸡鸭和乐、安丘金丝面、夏津银丝面、炝锅面、疙瘩汤、摔面、打卤面(包括鱼卤、肉卤、素卤、三鲜等做法);

陕西的biangbiang面、油泼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武功镇的旗花面、扯面、浆水面(汉中);

河南的烩面、道口麻鸭面、糊涂面条;

甘肃兰州的兰州牛肉拉面;

吉林的延边冷面、狗肉汤面、头道温面;

黑龙江的烤冷面。

南方地区著名的面食有:

上海的阳春面;

江苏的南京小煮面、东台鱼汤面、虾油面、鱼汤鳝丝面、南通跳面、镇江锅盖面、苏州苏式汤面等;

浙江的杭州片儿川、葱油拌面、虾爆鳝面、温州长寿面(也叫素面或者索面);

湖北的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

安徽的板面、魏王面;

福建的福州线面、尚干拌面、沙县拌面、莆田卤面、厦门沙茶面、漳州卤面、泉州面线糊、莆田妈祖面、尤溪大条面等;

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花蛤仔面等;

广东的上汤伊面焗龙虾、广州豉油皇炒面、云吞面、竹升面、三丝炒面、梅州腌面、潮汕干面;

香港的捞面(不同于北方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

重庆的重庆小面、豌杂面、鸭血面等;

四川的担担面、豆花面、渣渣面(羊马)、清汤面(邛崃)、燃面(宜宾)、一根面(黄龙溪)、铺盖面、麻哥面(武胜);

贵州的豆花面、肠旺面;

外国

意大利的意大利面、通心粉(通心面);

日本拉面、乌冬面

意大利面有500多种,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跟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艺复兴時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

食用面团最初出现時的制造方法是将面粉团压成薄纸状,然后覆盖在食物上,放入焗炉内烹煮食用。其后,人们想到将面团切成小块状或条棒状的细长面条,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将面条风干储存的做法。

西红柿的出现及随后的品种改良,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酱汁搭配面条,从此令面条大受欢迎,甚至连皇室贵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铜造的模子压制而成,由于外型较粗厚而且凹凸不平,表面较容易黏上调味酱料,令吃起来的味道口感更佳。

除了原味面条外,其他色彩缤纷的面条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红花面、黑墨鱼面及蛋黄面等。

意大利面的酱料基本来说可分为红酱和白酱,红酱是用番茄为底的红色酱汁,白酱则是由面粉、牛奶及奶油为底的白酱汁,此外,还有用橄榄油调味的面和用香草类调配的香草酱。

意大利南部的人喜爱食用干意粉,而新鲜意粉则在北部较为流行。一般来说,意粉多用作头菜,海鲜意粉配以白酒,而酱料浓的则配红酒。

按含水量分

市售面条,根据含水量差异,主要分为鲜面、鲜湿面(半干面)和挂面。

(一)鲜面。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含水量30%左右的生面条。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但保质期较短。一般在超市或菜市场现做现售。

(二)鲜湿面。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和面、熟化、压延、切条、切断、包装等工艺生产的湿面条,含水量一般在20%-2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且保质期比鲜面要长些。

(三)挂面。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和面、熟化、压延、切条、悬挂式烘干、切断、包装等工艺生产的干面条。面条经过干燥处理,含水量一般低于14.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低、易储存、食用方便。

营养价值

养生食疗

1、养胃:吃碗温热的面条最有利于营养吸收。

2、增强免疫力:口感筋道的面条所含的蛋白质更多,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分。

3、改善贫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

4、易于消化吸收: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可以大大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面条中含有铜元素,虽然说铜元素在朋友们的身体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大的,但铜元素是作为朋友们的身体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条中正好就含有铜元素,铜元素对于头发的发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适量的吃一些面条还可以起到养发的作用。

面条对于帮助朋友们养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对于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们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将面条穿插到其中来食用,由于面条比较好吸收,而且汤面还能帮助朋友们暖暖胃,胃部不好的人可以多食用面条来养胃。

面条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因此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满足朋友们身体活动的需求,从而保证了朋友们身体的一个基本需求,但是朋友们在煮面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煮熟透,这样可以预防很多肠道疾病的发生,从而对于养生健康将会更加的有利。

面条有抑制食欲的特點,因为面条在胃中的消化比较慢,使人长時间有饱胀感,不易饥饿。

面条能够分解脂肪,因为面条不含脂肪,可使胰岛素保持在正常、稳定的水平,进而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

营养成分

食品中文名面条(均值)食品英文名noodles
食品分类谷类及制品可食部100.0%
来源食物成分表2009产地中国
营养素含量(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能量(千焦)1195蛋白质(克)8.3
脂肪(克)0.7饱和脂肪酸(克)
反式脂肪酸(克)_单不饱和脂肪酸(克)
多不饱和脂肪酸(克)胆固醇(毫克)
碳水化合物(克)61.9糖(克)
乳糖(克)_膳食纤维(克)
可溶性膳食纤维(克)不溶性膳食纤维(克)0.8
钠(毫克)28维生素a(微克视黄醇当量)
维生素d(微克)_维生素e(毫克α-生育酚当量)0.59
维生素k(微克)维生素b1(硫胺素)(毫克)0.22
维生素b2(核黄素)(毫克)0.07维生素b6(毫克)-
维生素b12(微克)_维生素c(抗坏血酸)(毫克)
烟酸(烟酰胺)(毫克)1.40叶酸(微克叶酸当量)_
泛酸(毫克)_生物素(微克)
胆碱(毫克)磷(毫克)162
钾(毫克)135镁(毫克)39
钙(毫克)11铁(毫克)3.6
锌(毫克)1.43碘(微克)-
硒(微克)11.7铜(毫克)0.17
氟(毫克)_锰(毫克)0.86
δ-e(毫克)(β-γ)-e(毫克)_
α-e(毫克)胡萝卜素(微克)
脂肪酸(总)(克)灰分(克)
水分(克)能量(千卡)286

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面条、盐
第1步准备。
第2步和西红柿炒鸡蛋一样。
第3步煮好面条。
第4步捞出。
第5步盖上西红柿就ok。
做法【二】
材料挂面、火腿肠、鸡蛋、紫菜、盐
第1步锅里防水,加热后下挂面。
第2步盖上锅盖,挂面沸腾后加入鸡蛋,少许的盐。
第3步块出锅的時候加入肠,
第4步挂面熟后,放入紫菜出锅。
做法【三】
材料面条、酱油、盐、猪油、葱花、辣椒油、味精、砂浆、生姜、蒜
第1步洗净适量生姜、蒜,切碎
第2步倒入生姜、蒜,放入适量酱油。
第3步放入适量盐、味精。
第4步放入一小勺猪油,适量葱花、一块砂浆。
第5步放入适量辣椒油
第6步倒入适量的水,煮沸。
第7步等水煮沸,倒入适量的水
第8步放入面条,煮熟后关火,加一點凉水。
第9步捞出面条,搅拌
第10步然后就大功告成啦
做法【四】
材料肉、鸡蛋、木耳、白菜叶、香菜、蚝油、生抽、葱、盐、面条、花生油、料酒、香油、姜、水
第1步肉切丝用生抽,耗油,料酒,水腌制10分钟
第2步木耳用热水泡上备用
第3步把鸡蛋打在碗里搅拌均匀
第4步锅中放花生油热锅(用肥猪肉涂在锅中最好,没有肥猪肉了暂時用花生油代替吧)
第5步把搅拌好的鸡蛋倒入锅中把锅拿起慢慢转一下,把鸡蛋均匀的摊在锅中
第6步底面差不多熟了把鸡蛋饼再翻过来烙一下,然后出锅,再把剩余的2个鸡蛋按相同的方法烙好备用
第7步把白菜叶切丝备用
第8步把葱姜切丝备用
第9步把烙好的鸡蛋饼切条备用
第10步把香菜切碎放入碗中备用
第11步把锅中放油加热把腌好的肉放入锅中翻炒,然后放葱姜炒。
第12步把鸡蛋饼,木耳,白菜放入锅中翻炒一下,把腌制肉的汤料一块倒入锅中
第13步炒一下后把锅中放入水,盐,慢慢熬一下等开锅以后就可以了
第14步把菜盛入香菜碗中,滴一滴香油,香味扑鼻而来
第15步盛出菜以后把锅中加上水,开锅后放入面条,加盐,煮一会觉得差不多熟了,就可以盛出了了
第16步放入炒好的菜,加點汤,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就做完了,简单又方便。
第17步成品图,快来吃吧
做法【五】
材料南瓜、面粉、盐
第1步南瓜削皮,上笼蒸熟。
第2步蒸熟的南瓜压成泥状,用密漏过筛。
第3步不用放水,取南瓜泥适量,放盐,加入食量的面粉,揉成硬面团。
第4步饧十分钟,就开始擀面。这是个技术活。擀面条一定要转着擀,才能是面薄厚均匀。
做法【六】
材料面条、白菜叶、海带丝、鸡蛋、盐、酱油
第1步准备中。
第2步切丝。
第3步烧水加入海带丝。
第4步水再次沸腾后下入面条。
第5步下入白菜。
第6步添酱油。
第7步在水沸腾時打入鸡蛋,此時不搅拌面条,让鸡蛋成型,关火闷3分钟。
第8步开吃。
做法【七】
材料面条、高汤、芝麻香油、蚝油、盐、五香粉、小葱
第1步切點小葱
第2步烧锅水烧开后下入面条
第3步煮沸关火,捞出。
第4步加入准备好的调味料,高汤。没有高汤可以加热水,撒上葱花。

历史发展

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荆楚岁時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恶,疾病和污秽也。伏天苍蝇细菌多,饮食不洁,易患肠道疾病,而“汤饼”用开水沸煮,趁热吃,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病人抵抗力差,当然要吃最洁净的食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侍候病人的饭食,多用面条。

今人考证,汤饼实际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如果将“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带广为流传的刀削面。后来制面工艺改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齐民要术》),这時面的样子类似宽面条。到晋時,又成细条状。傅玄《七谟》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時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这几乎可以和厉恩海的手艺相媲美了。

面条的形状最后定格为长条。到宋代,汤饼也改称为面条(唐時叫“馎饦”)。面条的这种样子,使人的联想“因势赋形”,把面与生日、寿诞联系起来。按风俗礼仪,过生日贺诞辰吃长寿面。为什么过生日要吃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为什么面条能作为人长命百岁的象征?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也就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時,人们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关,人中长短取决于面孔长短,而面条正暗合“面长”,长寿面由此而来。

作为“面条帝国”的中国,千年炊烟孕育了两千多种面条的做法,影响了整个东亚的面条文化。不过,无论是面条还是制作面条的主要原料小麦,源头都不在这里。

中国的汉字“麦”原指“远道而来的人”,与面条的“面”字结合,就成了“面”(“面”的繁体字),而小麦以及小麦粉制作而成的面条,在数千年前也确实是远道而来的。每年有6亿吨产出,已经成为地球上60%人口主粮的小麦,最早诞生于9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耕文明。在它诞生后的6500年,小麦种植技术连同制面技术,开始从中东地区传到地中海,穿越巴尔干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向东经过中亚来到中国。

因此,这条以长安为起點,途经西域、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又被叫做“面条之路”。

穿梭在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随身携带面团作为干粮,食用前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条状晒干,置于火上烤炙,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早期面条的雏形。这样的面条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原地带繁荣兴盛。但喜食汤羹的中原人将面条与水同煮,热汤中取面時,“箸”(筷子)也就因此诞生。

中国虽不是面条的最早发源地,却是人类现存至今最早面条的发现地。四千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村庄,紧随其后的洪水又将其封冻。四千多年后,准确说是在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被称为“中国庞贝”的青海喇家村里,发现了裸露在岩层中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的面条。不过在那時它的名字很有可能还不叫“面条”。

在中国,最早的面条被叫做“饼”或“汤饼”。1400年前的《齐民要术》首次记载了制作面条的“水引馎饦法”——

“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简单来说,“水引面”是将拉成筷子粗细的面条,掐成一尺状,水浸之后,在沸锅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条状下锅,煮熟出锅淋上鸡汤。馎饦的做法与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状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汤面。

在面条刚被引入欧洲時,中国的面条已经进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繁荣期。宋代都城开封别称“面条之都”,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国际都市(同期的巴黎只有10万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街,商业街上鳞次栉比的食肆比欧洲大型餐馆的出现早了五百多年。手擀面、刀切面、拉面……食肆中主流的面条做法就有三十多种。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的面条,又从这里向北向东传播,进入蒙古、韩国和日本,向南进入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面条文化席卷了东亚及东南亚各地。

汉族人制作的手动“压面機”(将面团放入凹槽中,槽下开若干小孔,通过杠杆原理用压力将面条从小孔中挤出)至今仍被朝鲜、不丹等国家使用。从唐代起,细长的面条在中华饮食文化中有长寿、绵延不绝的美好寓意,因此寿星过生日少不得一碗长寿面。同样的彩头也在亚洲的面条圈里流行:韩国在婚礼当天的宴席上要有面条,意寓“白头偕老、天长地久”;泰国在传统欢庆日里吃面条,为的是“喜事不绝”;日本人流行在七月初七那天吃素面,以祈愿“好运连连”,除夕時候也会吃面条,叫做“年越面”——这种又细又长的食物如纽带一般,从中国出发,联系了亚洲各国的厨房。

最典型的面食文化传递莫过于日本。同样是在宋朝,一位名叫“圆尔辨圆”的日本僧人(后被称为“面条和尚”)从临安学成归国。他的归国行李里除了禅宗佛教的经书,还有一张以水车带动齿轮的磨面機设计图。来自中国的磨面技术连同吃面的风尚,经由日本僧人一起传到了日本的寺庙厨房。以小麦或荞麦磨粉制成面条,煮熟后浇上海藻和蘑菇熬制成的高汤,日本僧人只有在吃面的時候才被允许发出进食声,而面条从僧侣流传到日本民间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习俗:吃面的時候发出的声音越大,越表示礼貌。

文化习俗

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条,以蛋面为主,用的并非鸡蛋而是鸭蛋黄,面身幼、面质爽口弹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广受欢迎的有细条干面及虾子面;北方的“面”则指以小麦磨成的粉,面条多不用蛋,用之以碱水,加入碱水能令面条变得容易消化,故面条成为北方人主要食粮之故。

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条面较粗,面质软滑柔韧。如果在北方如果说“要面”,老板只会给予面粉;而在南方,卖的则会是巳加工好的面条。

传统面条以人手巧制,由和粉、打面、拉面或切面全用人手,不过南方及北方做面亦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北方出名拉面,顾名思义用手拉制而成,拉面要做得软滑但有韧性,绝非易事,需膂力过人,对力度控制要得宜,刚中带柔,才能做出佳品。反观南方面条,却重柔中带刚,爽而不脆,关键亦在做面時的力度,面团和好后,利用人体的弹跳力以大竹压之,面团压簿,最后切成幼条。

要数特色的中华面,首推伊府面,简称“伊面”,既可以汤煮,亦可作干炒,由清代伊秉绶家厨所创。伊府面中国南北两方皆有制作,尤以闽、赣最出色。伊府面之特色在于它不用水和面,改用鸡蛋液;经沸水煮后用冷水冲凉、烘干,再用油炸,令其变半成品。因制法独特,可适合不同煮法,所以伊府面确是面中上品及筵席上的特面點。

另一闻名中外的担担面,于1841年出产于四川。意思简单之极——挑担叫卖的面;当時民生苦困,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为求生计,挑起担子沿街卖面。虽说面食于古時算为上品,达官贵人均喜爱之;但担担面并不只专卖给有钱人吃,其对象反着眼在平民大众。担担面起初只在横街窄巷摆卖,面质相当粗糙,仅用滚水渌熟,汤底则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许榨菜,味道辛辣,以作果腹。要到后期才进入了大饭店、宾馆,再与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在香港极受欢迎的云吞面,面底是生面。生面早時产于广东,以鸡蛋或鸭蛋做面,鸡蛋令面身变得爽口;鸭蛋则令生面增添蛋香。好的生面称为银丝幼面,面要幼,煮后呈黄色,当然要爽口弹牙,不能太硬亦不能太软,而最重要的是,生面煮后不可带碱水味。

传统中华面条——长寿面。中国人每逢生辰设于宴会最后必吃食品,因面条长长的,寓意长命百岁。古時吃长寿面象征祝福新生男婴长命百岁,此世俗一直沿袭下来。吃面時要将一整条面一次过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夹断,亦不可以口咬断之。吃长寿面除寓意长寿外,也代表敬老。有传黄帝于冬至当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后的每一个冬至都以吃长寿面代表敬老,所以长寿面又称“冬至面”。其实有关“长寿面”的意义众说纷纭,以上仅属其中。

寿辰時吃的面线亦会称为“寿面”。面线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种叫法:结婚時送予女方的会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称“福面”;以面线相赠亲友的则是“太平面”;老弱及病者吃的,属健康食品的,面线会被称为“健康面”。

民间有传面线乃九天玄女为母亲王母娘娘祝寿而费煞思量所准备之贺礼。因而做面线的人家中都会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线的品种繁多,有鸡蛋面线、龙须面线、银丝面线等。(引:《中国名食掌故》)

又例如先前曾提过的“冷淘”,原由当今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所创。据说武媚娘年轻時天姿国色,十四岁巳被选入宫当才人。因要与青梅竹马的爱人常剑峰分开,临进宫前他俩到一面店吃面。有见当日天气炎热,媚娘灵機一动,与老板研制出柔软可口的“冷淘”。巧遇当天是媚娘生日,为了怀念当年情境,致以后每逢武则天寿辰之日心命御厨烹煮冷淘,直到寿终正寝此习都并未曾变改。(引:《中国名食掌故》)

陕西岐山面又有着另一故事,岐山面又称“和气面”。话说西周時,殷纣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绩,将他囚禁在羑里的城堡。后来周文王回到家乡,乡亲见他因受苦而变得消瘦,都带来大量食物予之补身。周文王为答谢大家对他的爱护,便亲自做面、并以大家带来的食物煮面招呼。当面吃完,大家将剩下的汤倒回,再滔面。这种只吃面、不喝汤的吃法被称为“和气面”。(引自《名食故事》)

相关文献

《夜航船》:“魏作汤饼,晋作不托。”

《释名疏证补》:“索饼疑即水引饼。”

《齐民要术》记有“水引饼”的做法:“细绢筛面,以成调肉臛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束皙的《饼赋》说,冬日宜吃汤饼:“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后庚阐《恶饼赋》有“王孙骇叹于曳绪,束子赋弱于春绵。”

傅玄《七谟》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時面。”

刘禹锡有诗《赠进士张盥》:“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

苏东坡有《贺人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璋出。”

十大名面

咸阳biangbiang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河南烩面、延吉冷面、兰州牛肉面、山东炝锅面、武汉热干面、广东云吞面、北京炸酱面被评为“中国十大名面”。

注意事项

很多消费者喜欢吃自制面条,在家中制作面条需注意:

(一)工具专用。和面的面盆或者案板应专用,不要与洗菜盆、切菜或切肉的案板混用。

(二)食材选用。面粉宜选用中高筋小麦粉,和面前,要观察是否有结块、霉变等现象。和面時,如果加入其它杂粮面粉,要提前与小麦粉混合均匀,加入量一般不超过20%,否则容易断条,面条颜色不一致,且品质不均匀。

(三)用料适宜。应根据人口多少制作面条,现做现吃。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天气较热,最好不要有剩余。如果做多了,最好将面条放入保鲜袋中,在冰箱冷藏保存,并在24小時内吃完。

(四)制作讲究。要掌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和面后应醒面30分钟左右,使面团更为光滑,口感更为劲道。煮面条時,水要充足,水少容易使面条粘连、糊汤、断条,还要常用筷子轻轻搅动。煮面条的水沸腾后,要立刻转成小火,以免扑锅;也可以加入适当凉水,使锅始终保持微沸。做好的面条最好马上就吃,否则容易失去弹性,粘连在一起。

(五)食用技巧。在夏季,消费者喜爱吃过冷水的面条。煮好的面条在过冷水時,应使用放凉的白开水或直接饮用的矿泉水,不要使用自来水,以免被微生物污染引起肠道疾病。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面条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283 千卡
蛋白质8.5 g
脂肪1.6 g
碳水化合物59.5 g
不溶性膳食纤维1.5 g
3 mg
61 mg
142 mg
161 mg
13 mg
1.35 mg
2.6 mg
0.2 mg
1.07 mg
0.4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35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1 mg
烟酸(烟酰胺)3.1 mg
维生素e0.47 mg

声明:面条的制作步骤及图片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本菜品中出现的内容(不限文字/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查属实后将会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道菜:水果汤圆

下一道菜:奶香面包

菜品导读 ▽

概述
分类
营养价值
制作方法
历史发展
文化习俗
相关文献
十大名面
注意事项
食物营养成分

©做菜菜 ZuoCaiCai.COM 教你做一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