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口味:蒜香味
咸鲜肥美,蒜香浓郁。
1.东北版风味特點:蒜香突出,蒜泥、酱油、醋、香菜等味道复合而香醇,白肉肥而不腻,冬季要趁热吃,夏季可以作为凉菜,是下酒佐餐的佳品。白肉切片比南方更厚,“蒜泥”是真正的蒜泥(而非蒜末)因而蒜香更浓,吃起来更有北方人大口吃肉,大快朵颐、酣畅淋漓的感觉。
1.四川版风味特點:香辣鲜美,蒜味浓厚,肥而不腻。此菜为成都“竹林小餐”名菜之一,曾风靡一時,为人们称道,此菜要求选料精,火候适宜,刀工好,佐料香,热片冷吃。食時用筷拌合,随着热气,一股酱油、辣椒油和大蒜组合的香味直扑鼻端,使人食欲大振。
功效
健脾开胃调理补气调理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带皮五花肉、黄瓜、料酒、八角、大蒜、姜、米醋、盐 |
第1步 | 五花肉清洗干净,用刀刮掉肉皮上的毛 |
第2步 | 肉入凉水锅,大蒜、八角、姜同入锅中,待水开后,倒入适量的料酒 |
第3步 | 中小火煮熟,用筷子能轻松地将肉块扎透就可以关火了,先将肉在汤中泡到凉再捞出;另外再说一下,这汤也是很鲜的,可以用来打卤、做汤 |
第4步 | 晾凉的白肉放进保鲜袋中,送冰箱冷藏保存数小時,吃時取适量 |
第5步 | 切成3毫米左右的肉片,如果刀功好还可以切得更薄些会漂亮,我个人认为厚點的肉片吃起来更过瘾 |
第6步 | 一根黄瓜拦腰切,一分为二 |
第7步 | 用削皮器将黄瓜刮成长条 |
第8步 | 将黄瓜条套在食指上,绕圈后摆放在盘子周边 |
第9步 | 大蒜先拍碎再剁成茸,如果用蒜杵捣成蒜泥,味道更赞 |
第10步 | 将白肉、蒜茸、适量盐、米醋同入大碗中 |
第11步 | 拌匀 |
第12步 | 将蒜泥白肉夹入盘中即可 |
第13步 | 成品欣赏 |
第14步 | 香 |
做法[一]详细图解 » | |
做法【二】 | |
材料 | 五花肉、黄瓜、调味料等 |
第1步 | 五花肉一大条,可多煮點儿分2-3顿吃,还能做回锅肉。 |
第2步 | 卤料准备好,品种和用量不限这些。 |
第3步 | 将肉切成两块,与卤料同入凉水锅中。 |
第4步 | 大火煮开后撇掉浮沫,转小火,盖盖子焖煮30-40分钟,筷子能轻松扎透肉厚的地方;肉块浸泡在汤里至温热捞出。 |
第5步 | 修掉肉块两边不规则部分,切成厚约2毫米的长形薄片。 |
第6步 | 黄瓜切掉两端,长度与肉片长度相等。 |
第7步 | 用削皮刀刮出薄片。 |
第8步 | 取一片肉,放一片黄瓜。 |
第9步 | 对折。 |
第10步 | 将肉片黄瓜摆盘,多余的黄瓜片围边摆盘。 |
第11步 | 大蒜先剁碎,再用蒜杵子捣成蒜泥,蒜泥能充分释放出大蒜中的营养物质,味道也更浓香。 |
第12步 | 用适量生抽、米醋、盐、香油调成蒜泥浇汁。 |
第13步 | 用小勺将蒜泥汁浇在肉片上即可食用。 |
第14步 | 蒜泥白肉,酸辣开胃,解馋不油腻~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五花肉、嫩黄瓜、生姜、香葱、香叶、八角、调味料等 |
第1步 | 准备主料:带皮五花肉一块,量以自家需要为准。 |
第2步 | 准备配料:黄瓜、生姜、香葱、八角、香叶。 |
第3步 | 锅中加水,放入五花肉煮至水开,去掉浮沫清洗干净。 |
第4步 | 压力煲里注入少许水,加入拍碎的生姜和香葱,以及八角和香叶。 |
第5步 | 启动快煮米饭功能。(因为这个時间只需要八分钟,刚刚好,如果过长的话肉会过烂影响口感) |
第6步 | 在煮肉的時候准备一个碗汁,把所有调料混合均匀,调成自己喜欢的味道。 |
第7步 | 煮好的白肉取出,按需要一分为二。 |
第8步 | 依次切成厚薄均匀的薄片。 |
第9步 | 把黄瓜切成薄片,卷起来围在盘边,再把切好的白肉摆放在中间。 |
第10步 | 均匀的淋上调好的酱汁即可。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五花肉、蒜、黄瓜、八角、桂皮、花椒、盐、料酒、生抽、香醋、白糖、香油 |
第1步 | 五花肉洗净冷水下锅焯水,捞出洗净浮沫。 |
第2步 | 焯水后的五花肉放到锅中,加没过肉面的水、花椒、八角、桂皮、料酒,中小火煮至能用筷子轻松插入肉里。 |
第3步 | 捞出晾凉,切成薄片(这个切的有點厚了,下次改进)。 |
第4步 | 黄瓜一根洗净,用刨刨成薄片。 |
第5步 | 从一头卷起,留一部分不卷,摆放在盘子上。 |
第6步 | 切好的肉片放在上面。 |
第7步 | 大蒜捣成蒜泥。 |
第8步 | 加盐、生抽、白糖、香醋、剁椒酱、香油、一小勺肉汤调成蒜泥酱汁。 |
第9步 | 将蒜泥酱汁浇到肉片上。 |
第10步 | 撒上葱花,成菜品相美观,入口咸鲜味美,蒜香浓郁,肥而不腻。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五花肉、生抽 |
第1步 | 五花肉先煮15分钟。中途翻面煮。辅料没加八角。怕上火。加了葱段,冰糖。料酒。姜片。少许盐。 |
第2步 | 蒜泥备用。 |
第3步 | 调料按自己口味斟酌。我加了生抽,蒜泥,葱花,白糖,鸡精,胡椒粉。香油。还加了自己做的辣椒油,里面还有碎花生。蛮香的。 |
第4步 | 黄瓜切片备用。铺盘子。 |
第5步 | 五花肉切片码好。 |
第6步 | 淋上酱料。蒜泥白切肉成品。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
做法【六】 | |
材料 | 带皮五花、黄瓜、香料、蒜、葱、香醋、油辣子、花椒面、冰糖、味精、料酒、酱油、生抽 |
第1步 | 肉洗净。冷水下锅,锅中加入八角两颗、桂皮一小块、香叶三片、小茴香一小把、花椒二十颗、姜葱适量、料酒少许。煮到水开,撇去浮沫、关小火(保持微开)一直煮到用筷子能比较轻松的插穿整块肉、并且取出筷子后没有血水渗出,这样肉便是好了。捞出晾冷。这就是第一个重點~并不是简单的把肉煮熟。这样煮出来的肉没有一點腥味,而且一點也不腻! |
第2步 | 煮肉的時候正好做其他的准备工作。取一只小锅,加入酱油(黄豆酱油、草菇酱油等等都可以,但是不能是生抽)、冰糖、八角桂皮香叶一样一點(如图)。小火熬制,直到变得有點浓稠、香气四溢時就大功告成,简易版复制酱油就做好啦!这就是蒜泥白肉第二个重點~非常重要!它有一种复合的香味,而且咸鲜回甜,颜色和肉也很搭! |
第3步 | 盐一點點,味精和鸡精是盐的两倍,白糖和盐一样多,花椒面和味精鸡精一样多(也看个人口味)生抽少许、复制酱油、肉汤、香醋、蒜泥(多一點)最后就是第三个重點——前几天教大家做过的油辣子,混合均匀、撒上葱花即可~ |
第4步 | 黄瓜切成片垫在碗底,然后把冷了的熟肉切成薄片(越薄越好,但要保持完整),这里记得要用干净的菜板,免得有细菌吃了拉肚子。边缘不规则的肉垫在下面,其余就摆起来把~,摆成图片里的这种形状,或者随意发挥哦~中间撒上葱花或黄瓜丝點缀即可。 |
第5步 | 中午差點吃了三碗米饭!确实好好味。入口化渣、肥瘦相宜、蒜味浓郁、麻辣回甜。 |
做法[六]详细图解 » | |
做法【七】 | |
材料 | 二刀坐埻肉、胡萝卜、胡椒粉、白糖、调味盐、味精、油辣子海椒、生菜油、姜、黄瓜、大蒜、料酒、凉拌酱油、醋、花椒面、麻油、熟白芝麻、大葱 |
第1步 | 二刀坐埻肉,取约300克。 |
第2步 | 加淹过肉的水,放少许姜片、大葱白; |
第3步 | 大火烧开,打去浮沬,加胡椒粉1茶匙、料酒2茶匙,中火煮20分钟捞出放凉。 |
第4步 | 切片; |
第5步 | 摆于大盘中; |
第6步 | 黄瓜、胡萝卜各1根,去两头、切与肉片约等宽的大片,分别将肉片夹入其中; |
第7步 | 大蒜50克切小粒,放白糖2茶匙、凉拌酱油2茶匙、调味盐0·5茶匙、醋1茶匙、味精1茶匙、花椒面1茶匙、油辣子海椒1茶匙、麻油4茶匙、生菜油1茶匙拌均匀制成汁,浇在肉上,洒少许熟白芝麻即可。 |
第8步 | 夹住肉蔬,裹调汁食用。 |
做法[七]详细图解 » |
营养价值
猪肉(后臀尖):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機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历史典故
当今的蒜泥白肉品质与风味均要求肥瘦兼备,肉片匀薄大张,蒜味浓郁,咸辣鲜香,并略有回甜。传统用手工切肉片,以表现娴熟的刀工技巧,当然,有的大餐馆、饭店为减轻厨师的劳动强度,也采用切肉片機加工肉片。
蒜泥白肉的老祖宗是“白肉”。最早记载“白肉”资料是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书,但“白肉”的发扬光大却是在满族同胞聚居之地东北。
清代袁枚写的《随园食单》说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割法虽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与圣人割不正不食一语截然相反。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满洲跳神肉最妙”。袁枚认为满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为什么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来,满族曾有一种传统大礼叫做“跳神仪”,无论富贵士宦,其室内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择日致祭之后,接着就吃跳神肉(也叫阿吗尊肉)。这种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准加盐酱。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纸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比袁枚小十四岁的四川文人李调元在整理他父亲李化楠宦游江南時收集的烹饪资料手稿時,也将江浙一带的“白煮肉法”载人了《醒国录》之中。
晚清時,“白肉”、“春芽白肉”则可以在傅崇榘写的《成都通览》所记成都街市餐馆食品中看到。上述史料向我们提供了白肉传入四川的路线:北方→中原→江南→四川。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四川人在白肉的烹饪基础上加以蒜泥调味,不仅使白肉更好吃了,而且营养价值也更高。因为蒜所含的蒜素与肉特别是瘦肉中所含的维生素b1一经结合,就会使维生素b1的原有水溶性一变而为脂溶性,使它能很容易地通过我们身体内的各种膜,并使它被吸收的效率上升几倍。可以说,四川的蒜泥白肉在全国各地的白肉中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选用肥瘦相连的坐臀肉或五花肉传统上选用前者,经水煮刚断生、切片、卷片和凉拌而成,成菜香辣鲜美,蒜味浓厚,爽脆嫩滑。
五花肉一向是中式菜的主角,将它放入清水中连皮烹煮,可使汤汁浓稠油亮,五花肉肥美多汁,用青瓜条将肉片卷成团,蘸着蒜泥酱汁送入口,就算多吃都不怕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