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汤〕酥肉汤之小酥肉汤(重庆乡宴九大碗蒸菜)
菜谱介绍
以下是作者对这道菜的介绍及点评:
快过年了,桌上怎么能没几个硬菜。在重庆四川很多地方乡宴,常用的传统菜式。相比于大酥汤,蒸制更方便,不用先摆盘搭配更便捷。在没开席前就闻到的浓郁风味,实际上就是蒸笼中蒸的烧白,大小酥等菜式混合的味道。我家乡,管不带骨裹面衣炸的瘦肉类叫大酥,带骨裹面衣炸的瘦肉类叫小酥,切肉片裹粉炸的叫小酥肉。
菜式制作特点 | |
口味:其他 | 工艺:蒸 |
耗时:数小时 | 难度:简单 |
菜谱主材料 | |
排骨:适量 | 黄豌豆:适量 |
辅助料用量 | |
酱油:适量 | 米酒:适量 |
白胡椒粉:适量 | 花椒粉:适量 |
花椒:适量 | 盐:适量 |
红薯淀粉:适量 | 老姜:适量 |
小葱:适量 | 鸡蛋:适量 |
菜籽油:适量 | -- |
〔冬日暖汤〕酥肉汤之小酥肉汤(重庆乡宴九大碗蒸菜)的做法步骤
1·肉要腌制,才能使其有底味,不然蒸出来后,加了有盐味的糖,肉也会偏淡。
2·粒粒分开的干裹法,裹的面衣,不能太厚,否则蒸后会因面衣过后影响口感,不能太薄,至少保证排骨周围3/4以上都裹有干面衣,这样蒸出来,肉表面才会滑嫩。
3·若是用大酥的调制挂浆,不能太稠,否则不易均匀裹匀肉周身,不能太稀,会造成,挂浆匀但流动快,导致薄,挂浆薄,蒸好后会影响口感,也不能太厚。炸后比大酥略薄些,两毫米厚的面衣较合适。
4·油炸要用中小火,不然肉没炸好,面衣就糊了。
5·蒸一小时后,吸收足够蒸汽,小酥肉开始变得开始润泽疏散,骨肉分开。所以蒸小酥肉和大酥肉一样,尽量蒸久一些,一到两小时,这样肉才能疏散润泽而不柴。
6·用来冒的汤,不能主味太重,盖过酥肉味道,所以一般用酥肉边角料熬的汤,或纯鸡汤猪肉汤(因为重庆乡宴常常还有较受欢迎的口水鸡和烧白扣肉,都需煮,所以鸡汤肉汤较易得,常用之)
7·在乡宴,一半般酥肉蒸好后。都是小火放于蒸笼中,保温者,上桌时,才直接冒汤淋汤上桌。
8·冒菜用的汤,要比平常直接食用的汤略咸些,因蒸的菜还需部分盐味。
9·小酥的底菜,除了黄豌豆,还可用芋头,豌豆尖等。若是用豌豆尖,就直接铺蓬松状态的豌豆尖2/3汤盆,表面铺1/3的小酥,撒上葱花,和些许老姜粒,这时淋冒过沸腾的肉汤即可。若是用芋头,就可加入盐老姜花椒腌制后蒸熟即可。
10·炸好的小酥不做汤,亦可直接食用,或趁热撒上类似烧烤料食用,也可回锅炒制糖醋,麻辣等菜式